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密林血战 (第2/4页)
的优势。 当时的美国人,特别是南方人,很多从小就和枪支火器打交道,入伍之前,虽然没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军事训练,但不少已是不错的射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合格的士兵。 而轩军战士入伍之前,多是普通的农夫,不但从不知近代步枪为何物,还对火器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新兵训练的时候,洋教官们就发现,帮助新兵们克服这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就得花上不少的精力。 大多数的轩军士兵都是在两年前才第一次接触洋枪,大部分的后膛枪更是到了美国才配备,学习熟练的时间没有几天。掌握武器的基本使用不难,但射击技术的提高和精通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完全没办法开金手指。 队形打散之后,不但火力密度减弱,队列对士兵的帮助、约束也消失,说实话,这种时候,后膛枪乃至斯潘塞连珠枪的威力在现在的轩军士兵手里便很难百分百得到发挥。 这实际上就是散兵战术对士兵的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要求了。 即便如此,南军的伤亡其实还是比北军大,特别是和轩军直接接触的部队。但树高林密,队形已经打散,这种伤亡的增加带来的恐惧感,士兵们相互之间无法有效传导,因此南军整体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战斗在混乱中持续。密林中硝烟弥漫,五、六丈外已经看不清楚人影,前后左右每一个方向都有无数子弹呼啸着射来,既没办法判断这些子弹是出于敌手还是自己人发射的,也搞不清楚射出去的子弹击中的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有的直径超过一尺半的大树连续被子弹击中,最终承受不住,轰然拦腰折断,横在树林当中,更添混乱。 当天的天色本来就比较阴沉,密林之中,光线更加昏暗,而硝烟愈聚愈多,到了后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