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启程回京 (第1/5页)
这个会议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一个点的样子,关卓凡却觉得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累过。 这是他“关氏洋务”最重要的一步,今天毅然迈出去了,能不能成功,只有交给历史来评判。 或许会被骂成卖国贼也保不准——想想也是,白给地,不收税,果然很像卖国贼的样子。 他一时又遗憾起来,自己要是个学理工的,该有多好呢?飞机大炮坦克车,没准连原子弹都造出来了呢。 没办法,谁让自己不是呢?那就面对现实吧。 后世论及这个时代的自强运动,诸多品评,众说纷纭——有说应当官办的,有说应当商办的,有说应当官督商办的,也有说应当学日本人,殖兴产业。 关卓凡认为,这些说法都对,也都不对。 对的不用多说,各自都有言之成理的地方,而不对的只有一条——我没有时间了! 不管怎样办,都不允许再虚耗时间和金钱,来做盲人摸象的事情了。 现实就是,中国缺钱,缺技术,不懂近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 洋鬼子有钱,有技术,懂管理。 那就让洋鬼子来吧,带着最好的来。 他想走的路,简单直接——让洋鬼子把几个最好的模板竖在那里,一边用,一边学,允许洋鬼子赚走该赚的钱。 这个时代的西洋强国,还没有像后世那样,以森严的技术壁垒来对待中国。只要有利益,洋商们决不吝于拿最好的货色,来换走白花花的银子。 何必摆出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就好像真能拒得住似的。每每摆起一副上邦大国的架子,结果打一次,败一次,让一次,等到终于肯放下脸面,想发奋图强的时候,回头看看,国家已是残破不堪,即想自强亦不可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