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稷下卫鞅,入秦变法 (第1/7页)
——书接上回—— 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而秦国开始强大起来,在周慎靓王姬定病死后,秦军攻灭了巴、蜀两个小国(今四川省境内),接着大量移民,占领了巴、蜀,取得了日后顺长江东下攻击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有利的战略地位,为日后灭楚创造了重要条件。 齐宣王在位期间,借助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一心想称霸中原,完成统一华-夏的大业。为此,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重新大办稷下学宫。 展开学术争鸣,鼓励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天下贤士汇集于稷下。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 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段“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周慎靓王死后,周赧王姬延在位,此时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