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46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1节 (第1/5页)

    中间三颗连线比较平直的星星,构成勺子较长的直柄,也就是“衡”。

    最左边两颗的连线角度偏折,构成了勺柄手握的部分,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杓”。

    “杓携龙角”,意思是两颗星(杓)的连线出来,直指一颗很亮的恒星。

    古人认为它是天上东方青龙的龙角,也就是后世的大角星。

    “衡殷南斗”说的是“衡”所代表的长柄部分的连线,直指二十八宿中的南斗星宿。

    最后的“魁枕参首”则是说,代表勺口的“魁”,正对着二十八宿中的觜宿。

    汉代把觜宿和参宿加在一起,看成一只老虎。

    觜宿代表虎头,所以“参首”就是“觜宿”了。

    另外苏轼《赤壁赋》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也是一种诗词中的定位法。

    而除了文字之外,剩下的便是星图了。

    华夏古代最著名的星图首推苏州石刻天文图,这是宋宁宗赵扩在当太子时候,教他天文的老师黄裳绘制的。

    这幅星图以北极为中心,三个同心圈分别代表恒显圈、赤道圈和恒隐圈。

    顾名思义。

    恒显圈内的星星四时不落;而恒隐圈外则是古人活跃范围看不到的。

    这幅星图后来被刻在一块高2.16米,宽1.06米的石碑上,目前保存在常熟。

    另外还有敦煌星图,以及老苏所绘制的苏颂星图等等——老苏绘制的还是所有古代文明中刻录天体最多的一张星图。

    至于欧洲比较有名的就是赫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