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0 (第3/4页)
阁书舍无二,但是迈进二道门之后却别有洞天。书阁内共分九层,书架绵连成圆环状,盘旋而起。立于底层的厅堂中央,一抬首便可将书阁内的景象尽数纳入眼底。 忠叔把人领到, 便止步于门外。林婉宜吩咐他不必候着,只管去忙旁事,而后才与孟桢相携抬步走进百观阁。 孟桓是下了早课后被林卓喊到这儿来的,这会子看着在书架间来回穿梭翻找的林卓,他挠了挠后脑勺,终于忍不住疑惑的问道:“你到底在找什么书呢?还有你找我来是为了什么,早点儿与我说清楚,我也好回去完成夫子留下的功课呀。” 林卓停下找书的动作,转过身看向站在楼梯口的孟桓,挑了挑眉,道:“你先稍稍等上一等,很快。” 说着,他的目光落在右手边的一个书架的最顶端,眼底微微一亮。 搬了凳子,小心翼翼地把书取下来,林卓用衣袖掸了掸上面的落尘,紧接着就跳下来,快步走到孟桓跟前一把把书塞进他的怀里。 孟桓有些茫然地看了眼怀里的,“这是做什么?” 乃是前朝大儒陈闫老来归隐于山中所作,书中记述了陈闫一生为官所得,也不乏针砭当时时弊的言论。因为陈词激烈,书中多处影射当时的君主,所以成书后被一度封禁,书稿也在查禁的过程中几经波折,散失各处。直到新朝建立,才有人特地把这本书的遗稿搜集整理起来,重新编汇成孟桓手里的这本。 林卓抱着胳膊,抬了抬下巴,对他道:“下个月的乡试,出题人是庄闳老先生。” 此话一出,下面的意思不用他多说,孟桓也明白了。 庄闳正是当初收集散稿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