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第3/9页)
南话,感觉就好像在外语学院学习一样,结果这么一说话,双方就慢慢都放下了原本的国家立场,都觉得这场战争打得实在莫名其妙,而且无论上层是什么样的想法,受苦的都是普通人,无论军人还是平民。几个月后中越双方开始遣返战俘,黄达非走了,临走之前两个人依依惜别,黄荣和他说,战后自己要立刻退役,回到南宁老家去,还将自家在南宁的地址写给了这位兄弟。 这时司机已经在按喇叭了,这是一种很含蓄的催促,两个人只好停止拥抱,黄荣在下面挥着手,冲着巴在窗边的黄达非喊着:“珍重!再见!” 车子终于开动了,载着自己的朋友去向远方,回归他自己的祖国越南,黄荣不知道黄达非回到家乡后会看到什么,黄达非的老家在谅山。 虽然将自家的地址写在了黄达非的笔记本上,然而黄荣对于未来的重逢却没有太多想法,中越两国一直对峙,从七九年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这种状态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而黄达非这些年也不知会有什么变化,时过境迁,当年的诺言可能难免随风而逝,纵然当时的承诺是多么真诚,情势变了,人也变了,时光终究无法凝固,并不是人不顾旧情,只是往昔已然不再,就好像逝去的流水终究无法回头重流一遍。 当年的许诺确实是发自肺腑,然而后来的改变也无可挽回,无论多么鲜明的诺言终究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褪色,终于消失无痕,固执的遮挽徒劳无益,所以分手时的心情虽然十分强烈,然而转身回到营房中收拾东西时,黄荣的心情便开始平静下来,激动的分别刚刚结束,淡忘的程序就已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