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4 (第1/4页)
是按照之前的约定,私下会见了公孙瑜。 谢清对公孙瑜一直不错,一是因他与公孙彦交情深厚,二是看她孤身一人,在白城与邺都数年,好不容易才辗转归乡,有些对晚辈的怜惜,三是因她与谢兰交好,谢兰每日都在他耳边念叨让他多帮着点儿,听得他老耳生茧,从不知道自家闺女还有这么啰嗦的一面。 但公孙瑜提出让谢家斥巨款购买“临安票”的时候,他还是要权衡甚久。 “谢伯,”公孙瑜恳切道,“我知道现在拿不出什么凭据。但如今百姓还都等着收复北方,朝廷减税轻徭、招贤纳士,数月来整个军机处都殚精竭虑,大家都看在眼里,人心向背您必是清楚的。只要谢家开了这个头,朝廷自会有办法让其他家族效仿。” “我知道,”谢清开口道,“你这么做,是为了朝廷。那若谢家真的解此燃眉之急,可有回报?阿瑜,你要清楚,商人不做亏本的买卖,若非是你提的,我都不会考虑此事。” “有,”公孙瑜眼见谢清要松口,连忙接道,“日后谢府便有朝廷授权,开设’银行‘——就像曾经的兰若寺商铺一样。但那时的商铺是私人交易场所,谢家的银行则会有朝廷公信力做后盾。如果有一天,整个淮州的百姓都把自己的钱存在谢府,这些钱可以做多少事情……” 公孙瑜把银行的建设前景一一讲述,谢清却还是没有当下做决定。公孙瑜只好悻悻离开,看到了在府门口等她的谢兰。 “你别急,”谢兰安慰道,“我爹这人做事向来小心,他说愿意考虑,就是有戏。” “我知道,”公孙瑜叹道,“只是从北方来的流民越来越多,张大人一直想开凿运河,刚好能安顿流民,让他们有事做有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