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第1/3页)
崔季舒选择留在高澄身边,以备咨询。 高澄于是留孙搴在邺城主持听望司,自己则与杨愔、崔季舒忙着授田。 信都事务则交由高乾、封隆之、封子绘等河北士人。 一来,信都的草台班子确实没多少事情,军务都归高欢在邺城一人而决,民事中最要紧的授田则由高澄自己跟进。 二来,在信都搭台许久,高澄了解这些人的能力,能够放心的把信都交给他们。 …… “世子大恩大德,我等永世不忘。” 乌泱泱的人群跪倒在高澄面前,他上前将前面几位老者扶起,冲瀛洲流民们喊道: “大家快起来吧,为你等分配田亩也是指望大家能够过上好日子,有余力为朝廷输送粮米,诸位无需感恩戴德。” 高澄面向众人,继续喊话道: “今日澄再次重申:男丁和妇人年满十五,均可授田,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若有牛,每头加授三十亩,至多加授四头牛,若在产麻地,男丁授麻田十亩,妇人授五亩,另外男丁授桑田二十亩,桑田可传于后世子孙。 “租税为每丁出米粮二石、绢二丈、绵三两,产麻地须用麻布为调,一夫一妇纳麻布一匹。 “若有滑吏从中克扣,你等可往邺城寻我,我在府外立有一座大鼓,你等可击鼓鸣冤,即使我不在府中,幕僚也会通报,届时我自会为你等主持公道,若情况属实,来往盘缠,澄为诸位开支。” 瀛洲流民们闻言齐呼万寿。 高澄这段时日与杨愔、崔季舒辗转于相、殷、瀛三州之地,亲自为流民们盖印授田,两个月的时间不曾有过休息。 再加上他曾在信都时主持过冀、沧二州田亩分配,至此,河北南部五州全部完成授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