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混在三国当谋士_分卷阅读4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5 (第1/4页)

    用荒芜土地、恢复粮草生产力量,能有那样的规模和成效实属不易。

    吕布军则有更充裕的时间筹备,燕清认为,就完全有条件去做得稍微完美一点。因此,虽同样分为军屯和民屯,在军屯上,更多是模仿了明朝洪武年代的做法,再按照豫州当地和吕布军内的具体情况做了些微调整。

    燕清不指望最后的成效能达到朱元璋曾夸口的那般“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可至少要能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还有盈余,如此既可以作为抗灾扶民用的储备粮,又能当做粮饷提供给随时要开拔征战的军队。

    为鼓励民众开垦耕犁,卷走董卓大部分遗产的吕布军中又正是最财大气粗的时机,燕清不可谓不大手笔,不但免费按户口发放耕牛、农具和种子,初期亦不设税赋,狠狠地败了一笔家。

    并不是没有阻力,可有了渐渐回过味来的贾诩不吝给予的鼎力支持,又有吕布自始至终就不顾旁的幕僚反对、坚持把屯田的所有事宜交由他一人做主,有这两座大山替他遮风挡雨,那些个阻挠的就变得微乎其微了,容得燕清全力施为。

    眼见着越临近秋收时分,许县一带就越露出欣欣向荣之态,燕清再没了起初的忐忑,而是颇有自信,这屯田法称不上是适合作为千秋万代的良策,可将现有的良好秩序保持个数十年,也绝对绰绰有余。

    与此同时,被燕清领着一帮从郿坞逮来能工巧匠所改良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也具有了一定规模,不但大幅度提高了着墨性,还极大地降低了造纸成本。

    等纸张技术渐渐趋于成熟,燕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毫不犹豫地将从董卓书房搜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