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 (第1/4页)
人重回到山中石室内,室中烛火已然熄了,黑得不辨日夜。 蛊虫长嘶一声,展开双翼,曼妙地飞舞着,投向高处的黑暗——它本生得那样丑,现下却在不见顶的黑暗中发出萤火之光,似要以这微弱的幽明,与这黑暗一较短长。 “你既给我起了这么个名字……” 只是萤火既照不亮黑暗,也经不住老僧的附识之法,勉强支撑了片刻,便嘭地炸开,化作一片细碎光点破散。 “命中已无冬,就不回去了。” 这最后的幻境确非什么苦厄之景,只是有人非要敬自己一句—— 回头无岸。 作者有话说: 第十章时就有读者留言说,夏老师其实不讨厌冬天吧,因为是和师兄相遇的季节 我就想说,“大家认识这么久了,你们果然了解我会在哪儿插旗……” 是哒,夏老师不讨厌冬天哒,只是选择不回去了 十五 昙山知道自己确实不如他的师父,不是修为不如,而是心境不如。 “众生相”是一门功法,可也有不同的修行之道:师门代代传承,多如昙山一般修行眼识,他的师父修的却是心识。 既修心识,便可勾连天下佛像心意,便连昙山都不晓得,佛高高端坐在佛龛之上,广受千万人叩拜之时,心里想的是个什么。 “师父,您不入世,如何懂得众生?” 长到十余岁时,昙山与师父论法,亦曾将自己的疑惑直言相问。 “…………” “您既修心识,那么能不能告诉徒儿,”妙常不答,昙山却仍要问,“佛如何想这世间?” “……为师是人,不是佛,”做师父的终于开口,含笑摸了摸自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