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重整河山_第43章 生门?死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生门?死门! (第3/5页)

躲到武汉统帅部的蒋委员长,十一日通过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向卫戍司令官唐生智表示如战事不可为则可撤退。

    但是12月12日,委员长又亲自给唐生智打电话,电话里表露出了他的企望,南京为民国首都,希望多坚守一段时间。

    如此前后矛盾的话语,让唐生智进退两难。

    他于12月12日凌晨终于下定撤退南京的决心,并吩咐司令部参谋于凌晨开始准备撤退计划。

    当日下午17:00,负责南京城防务的一众中高级将领被召到司令部开会。

    在这个会议上,唐生智传达了撤退的命令。

    虽然参谋将撤退计划书给了各个军官,但90%的人没有按撤退计划书上的要求撤退。

    在布置完撤退之后,唐生智当天晚上乘坐早已经准备好的小型渡轮逃到了江北。

    许多军官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后便再没回到部队,丢下还在苦苦坚守的弟兄们独自跑了。

    正在前线和小鬼子杀的你死我活的防守兄弟,他们在晚上19:00点左右,发现自己的左右友军开始撤退,才明白司令部已经下了撤退的命令。

    由于接到命令的时间前后不一致,也没有部队如计划一样保持撤退,甚至还有一些最前线的弟兄根本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导致整个南京城都陷入了混乱。

    晚上7点,撤退的军人和老百姓沿中山路直奔下关码头,街道上人挤人,哭声喊声刺激哭声喊声此起彼伏。

    悲剧还在后面,

    36师奉命将挹江门的城门洞堵上了两个,几十万人只能从一个城门中蜂拥出去。

    有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