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7  (第4/4页)
拿了秦恪的。    秦恪接的时候他没给,直接绕到他身后替他加上了,穿好了又走到身前,替他理了理本就平整的衣襟,秦恪站着,任他动作。    段琮之冲他露出一个笑:“服务如何?配得上小费吗?”    “要什么。”    他总是一副予取予求的姿态,纵得人无法无天。    段琮之视线在他脸上打转,看够了才说:“没想好,先欠着吧。”    他们仍旧去吃段琮之朋友圈里的菜单,这次去的是一家音乐餐厅,听到钢琴声,段琮之想起上午被声乐课支配的恐惧。    朋友圈里截图的是单人餐,两个人还是现场点餐比较好,段琮之一边翻菜单一边问秦恪:“为什么那时候不开声乐课。”    秦家当时的课程很多,每一门都是请名家教学,教乐器的老师更是古今中外什么乐器都有,想学什么都行。    非洲鼓都有人敲了,最大众的钢琴却没有人学。    因为秦恪当初学的是钢琴,用的琴是定期保养的价值不菲的古董钢琴,请的老师是被这架钢琴吸引来的世界知名演奏大师。    大家下意识避开了跟秦恪一样的选择,家里都不缺钱,真想学可以回家请老师,没必要在秦家。    他们不选正好方便了段琮之,一个人学,也避免了交流、冲突,就是那会儿英语没学好,每天跟老师鸡同鸭讲痛苦交流。    偏偏老师认为音乐是可以直接沟通的,坚信他们之间不需要翻译。    好在段琮之的天赋仿佛都点在感官上,他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很强,认清了琴键之后,老师弹一小段他都基本能重复——大段的不行,记不住。    段琮之成了秦恪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