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 (第3/4页)
是骨子里有些不通世故,古骜如此,荀夫子也是如此,他们仿佛都觉得,读书读好了,连天下都能荡平……古骜能被这些迂腐的“读书人”看得如此之高,自己不难猜到,不外乎是经书解得好,又生来一副不知变通的所谓‘上古之风’,弄得那些钻进文字里的学究们,都把古骜看成一个人物了。 其实若真说到威震四方的俊杰,最基本的该是交游广阔吧?可惜古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他日后若真能扬名,也不过是在读书人之间罢了,不足为虑。如有契机,甚至能为廖家所用。 廖去疾真不知道自己的夫子在感叹什么,见荀于生如是说,廖去疾便笑道:“当时山云子老先生这般说,未必不是存了制衡我的意思。他若不这么说,万一我真令人把古骜捉去了,‘兵不上山云书院’之诺便由此而破,那又怎么办?古骜能如此,也是乘了我的东风。” “唉……你没懂……为师不是这个意思。”荀于生喟然摇头道。 荀于生心里想的是,老师山云子如何慧眼如炬,当年“八王之乱”时,不出山便能遥知天下兴亡事……秦王率军与成王军激战,秦王脱军而走,勒马山云书院门前,在山云子的竹舍外俯首等了三天三夜,方终于得见……据说山云子不过对秦王说了三句话,秦王出门上马,归入军中,不久便平定了天下——这难道不是居于深山之中,俯瞰天下之势的智慧?如今山云子收了古骜作弟子,定有他的考量。难道古骜真的有什么自己未曾察觉的过人之处? 不怪荀于生奇怪,就连廖去疾一开始知道山云子将古骜收在门内,也觉得惊诧莫名,可后来一想,他却明白了。山云子自从那年“兵围书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