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七) (第4/5页)
前说的话。 ——冠冕堂皇,却非真意。 棉田推广,不是短期内就能建功。这不像粮食,该怎么种才能有收获,种过田的农民们心中都有个数。但棉花在秦州可是个稀罕货。 第一年,只能先开个几十亩的试验田。如果成绩不错,那第二年就会扩大到三四顷。两年时间,勉强可以让人初步摸索出在秦州这片土地上种植棉花的技术来,而收获也让旁观者看到好处。接下来的几年是大举推广的时间,但想要到大量收获利润的时候,却是要等到五六年后了。 五六年的时间,天子等不及,王韶等不及,韩冈更不可能等得及。开辟棉田,其实是拿未来的收益跟豪门富商做利益交换。王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而韩冈本人也是想着能与他们联手在市易之事上插上一脚。 当然不是为赵官家,而是为自家考虑。 北宋的商业发达,所以铜臭之物便分外受人喜欢。别看士大夫们各个摆出富贵不能yin的态度,自命清高,不屑俗物,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听到叮当作响的声音,耳朵就会立刻竖起来。 这世上没钱可不行。韩冈的品级是官员中最低的一级,俸禄一月也不过五贯不到,加上一点惯例的灰色收入,也就勉强十贯。韩冈前面说自己买不起吉贝布,并不是哭穷的虚言。 艰苦朴素,让家里天天吃素,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清官能做到,韩冈做不来。他要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充裕的金钱是少不了的。韩冈不想贪污受贿,家里也没个田产,剩下的道路就只能做点小买卖了。 只是韩冈要插手市易之事,不能明着来。王韶把这一块都划给了元瓘那个还俗和尚,韩冈不好明着掺和进去。据他所知,元瓘在对此很上心,也做了不少工作,他已经先一步联络起足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