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上) (第2/5页)
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这一方略的本源,就是熙河路。没有熙河路这些年来的成功经验,天子不会答应得如此爽快。 只是在江口的海门镇设立交州治所,岂不是说,日后朝廷要派官来治理交州,全都要走海路? “因为走海路不用担心路上有阻。就算日后交州之中有人反叛,朝廷通过海路可以直接支援海门。若是当年党项李继迁【元昊祖父】反,割据银夏,围困灵州,朝廷无从援救,只能坐视李继迁盘踞兴灵。如果在升龙府设立治所,日后交人做反,朝廷就还要再劳师远征,从邕州一路打过来。岂有在海门的方便?” 章惇紧接着韩冈解释:“旧唐的安南都护府,就是在升龙府,当时就叫做交州城,但之后交人反乱,交州城陷落,而海门镇一直保持在中国手中,进而成为交州……啊,应该是叫行交州。”这个行,就是临时的意思。 “但海上风波险恶,日后都要是坐船上任,未免会有所损伤。” 燕达已经吃够了水上行军的苦头,在江湖上坐船,都差点会要人命,到了望不见陆地的沧海之上,纵使天下闻名的勇将,也是想想就感到不寒而栗。所以他很奇怪,韩冈也是关西出身,怎么就不见他怕水呢? “走陆路难道就没有损伤?从钦州往海门走,贴着海岸走,也就两三日的水程。何况海上可没有这么多的蛇虫!” 章惇是福建浦城人,他对海路的认识当然远在燕达之上。章家是望族,有好几房做着海上贸易,赚的钱也不在少数。 “另外,就是在海门设立治所,开辟港口,甚至设立市舶司,朝廷、蛮部,还有商人都有利可图。不惧日后朝廷中有人因为‘徒耗钱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