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7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3节 (第6/9页)

哪怕大上一点,日本人就要难受好几倍。

    何育杰等人收拾心情,在欧美一有时间就进行各种演说,包括瑞典的颁奖典礼,让人类知道,一个出了五名诺贝尔奖的国度正在被一个蛮荒的岛国侵略。这个说辞在欧美相当好使,尤其英法美这些国家。就算无法左右政客的决策,但却能够拉来大量援助,这就可以了。

    而李谕还要再进一步。30年代的物理学还在突飞猛进,狄拉克弄出量子场论后,对量子力学的影响极其深远。而且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电动力学基本假设让科学界有了新的认识:电磁力可能是通过交换光子来实现力的传递的。

    这个思想相当重要。而且科学界很快发现了原子核中存在两种新的力:强力与弱力。强力让质子凝聚在一起;弱力则是引起衰变的力量。探究这两种力的交换粒子,顺势成了接下来的研究重点,而且是很明显的有能力角逐诺奖的大发现。

    李谕对这些内容当然非常熟。历史上,最早提出强力交换粒子——介子的是日本学者汤川秀树,时间差不多在1934—1935年。

    但对不起,李谕必须让小日本的科技起飞延迟最少十年。所以早在汤川之前,李谕就写了一篇重要的论文发在欧美各大杂志上,尤其没忘了在日本也专门发一篇。

    李谕预言了介子,并给出了详细的理论推导。这是一种质量为电子静质量200倍的新粒子,也就是质量介于质子与电子之间,所以取名介子;同时对于介子的存在时间给出了详细准确的理论计算结果。

    根本不用等多年后的实验结果,李谕知道这个结果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