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 (第2/4页)
吃剩下的碗勺儿,就坐在一旁跟客人们闲话起来。都是迎来送往的生意人,能说会道是必须的,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坐在一起,大家却聊得很热络。 蕴尉说的少,听得多,不着痕迹地收集着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每日有多少船靠岸、什么时候码头最热闹等等。等蕴尉听得差不多,船也靠岸了。 送走了等船的商人,蕴尉将小马扎归置到一出,“娘,暂时没啥事儿了,傍晚的时候还会有船靠岸,咱们再等等,您要是乏了,就在驴车上跟豆宝儿、糖宝儿挤挤,歇一会儿。” “都没干啥,哪能乏了,倒是你,习惯了歇晌,去歇歇吧!”娘俩推来让去却都没有歇着,王姜氏继续做针线,蕴尉继续看书,直到傍晚第二波客流高峰。 这一波客流显然比过午那一波要大,蕴尉带的三十个马扎儿都不够用,来的晚点的馄钝都没了,只能要碗素饺子就着饺子汤。 这波客人一走,蕴尉就跟王姜氏收摊了,再等也不过是零零散散的小虾米,挣不了多少钱还耽误回家,不划算。 当晚,哄睡了豆宝儿和糖宝儿,一家三口围在一起数钱,今天一共挣了三百四十个铜板,韭菜、鸡蛋、虾皮是自家的,柴火也是山上捡的,不算成本,剩下的只有面、rou、油和调味料。蕴尉折算了一下,今日净挣大约二百三十个铜板。 王铁根夫妇满足的不得了,这一日就挣了这么些钱,须知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挣三十个大钱呢!蕴尉却很沮丧,他把成本算少了才得出这么多收益,若是正常算的话,能有一百个铜板的收益就算不错。 两个人一整天才挣一百个铜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