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7 (第2/4页)
是一个读书种子。 想一想,一个人口可能三四万的县里,三年就出了四、五个名额的秀才。 这还是平均的数。 可能一些文风鼎盛的地方。 一年县里一下子占足了七、八个的名额。有些文风不行的,三年一次就是陪跑。 这就是秀才,看着功名的起步。 这都如此难。 秀才,能有什么好处? 除了免徭役,见县官不跪,可以向县官递了贴子,自称学生外。 无外乎,就是秀才踏上了功名路的起始。 当然,最是第一等的禀生,还可能得朝廷给的进学补助银子。 也不多,就是混一个人的温饱。 秀才之上,举人更难。 举人是一州之地,三年才出了那么几十人。 一州之地,数百万的人口。这何其难也? 这里面基本上没寒家子弟多少事儿。 除非天才,不然,很容易就给涮下去。 为何? 求学难。 这等书籍珍贵,学问不外传的时代里。 想通过了科举,想过了乡试,真是拼了底蕴和天份。 这很多的隐形门坎,就是一种筛选。 可这种筛选,还是留有余地。 不管出身寒微。 只要有天份,还是可能鱼跃龙门,一朝农舍郎,一朝天子臣。 那么,普通老百姓恨贪官。 那是觉得贪官,吃的是民脂民膏。 这是切肤之痛恨。 至于乡绅们嘛? 可能就是恨了,为何能坐上了官位不是自己。 至于贪不贪? 如何不贪。 不过是贪的多与寡。 以及有没有被发现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