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锦囊妙计 (第2/4页)
朱英吃了口包子,叹道:“略尽微薄之力罢了,终究不过是杯水车薪。” 以现在朱英的看法,现在的大明每个人,都几乎相当于他的老祖宗级别了。 指不定哪个流民,就是自己后世的某个先祖。 这要是因为蝴蝶效应影响,让自己的先祖给饿死了。那么后世的自己,可能就不存在了。 “可别这么想,二十石粮食可不少了,煮成稀粥,这可要活不少人呢。” 朱元璋肯定的说道。 大明一石约等于后世九十四公斤,朱英这一手,便是三千多斤的粮食。 饥荒前,一两银子就能够买一石大米了,宝钞两贯钞。 现如今许多粮商囤货局奇,价格飙涨,十两银子一石还有价无市。 更有许多粮商,大明宝钞都不收。 当然不是明的不收,而是直接宣布没粮了,暗地里用银子交易。 现在二十贯钞,都买不到一石的粮食。 市面上,都是官府开粮仓,在平抑物价,不过已然是按户籍限购了。 朱英能搞到这么多粮食送出去,还是暗地里花了大价钱。 “却也是治标不治本呐。”朱英感慨道。 “这些该死的商人,每逢灾荒便是如此,咱真的想亲手把他们都给宰了。” 朱元璋有些气愤的说道。 “省省吧,别人藏家里不卖,你能有啥办法,难不成还真去抢,那跟盗匪有什么区别。” 朱英说道。 朱元璋无奈的点头,哪怕他是皇帝,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办法。 唯有印刷大明宝钞,外地调粮。 善良的粮商,其实还是有,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