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山里瘴气 (第3/4页)
我们准备丰富的斋饭。 道长对山路了然在胸,在山间行走如飞,我们一行人是边行边看风景,又要小心脚下,当然前进缓慢。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凌家一行人在山上行走一天,带上山的黄山烧饼应该早就吃完了,水还说得通,黄山上到处有溪流、瀑布;明代那个时候,黄山山上无小卖部、旅客服务点,无宾馆、客店,他们午饭是怎么解决的? 我现在身处明代,就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古代,普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用作生产的时间有限,产出及能换取的物资也不丰裕。 远古时候,每天的进食是一日两餐制。 第一餐名为“朝食”,一般在早上8至9点之间吃;第二餐叫“餔食”,也就是“飧食”,吃的时候基本在下午4至6点左右。 当然啦,那些富贵人家就不只二餐,还有三餐的,贵族吃货甚至一天四餐,分为旦食、昼食、夕食、暮食,就是早饭、中饭、晚饭、夜宵。 是不是跟有些现代人类似? 吃多少餐,由物资是否丰富决定的。 当粮食多了,人们手上财富有余了,选择就多了。 直到唐宋时期,普通百姓才开始出现了一日三餐。 唐代时,夜生活开始流行,人们会制造一些小食供出来游玩的人购买食用。 宋代时,曾实行过宵禁,后来又取消了,夜生活就更加活跃,人们开始习惯晚上饿了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