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6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65节 (第3/7页)


    杜甫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开天辟地似的全新写法。事实上正是如此,《春江花月夜》开创了顶针续麻体,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

    诗人好像在细心地编织上好的蜀锦。没有一个字是无用字。他驱使文字的能力,已经达到了臻至化境的地步。事实上,《春江花月夜》甚至出了顶针续麻体。李白也有些惊艳,放下手中酒樽:“我怎么没在诗集中读过他的诗?”

    天幕放出原文之后,那些不满张若虚的声音渐渐小了。

    他们不得不承认,孤篇压全唐有些夸张了,但说它是唐诗巅峰之一是不为过的。

    可这么厉害的人,他们偏偏没怎么听说过他的名声,张若虚就像他的诗一样,仿佛被浓雾笼罩,身上充满神秘色彩。

    这时,天幕解释道:【唐朝印刷技术并不发达,张若虚的诗大多失传了,时至今日,只剩下两首。】

    杜甫比自己的诗失传还心痛:“真是明珠蒙尘,暴殄天物。”

    第111章 师父,我们想学写诗!

    《春江花月夜》让各大世界的人都眼前一亮,心中叹服。苏轼眼中闪过惊艳之色,若有所思。

    李白曾写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自己也曾写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都是思考宇宙真理的佳作。

    张若虚写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一点不差,而且极其唯美。

    苏轼惋惜地说道:“光凭这一句超脱寰宇的诗,便可传唱千年。我家中的唐诗选本怎么都没有收录他的诗呢,真是可惜。"

    苏辙也叹服不已,好奇地问:“兄长之前说他不配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现在态度怎么大变了?”

    苏轼摸摸鼻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