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6 (第3/4页)
验田亩产十几万,那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完事的,上面还等着这十二万粮食交上来。 下面的卫星都放出去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就算是勒紧裤腰带硬着头皮也必须得交啊。老支书嘀咕一声,也没想跟谁唠这事儿,说完就扬声让扛粮食的社员注意点别摔了。 至于别摔的是粮食还是人,大概老支书自己都说不清。村口木筏,一水儿排开,得有二十来张木筏。 他们要交的公粮有五百多斤,已经是屯里耕地收获的五分之四了,回头上面会再给返回一部分粮。 粮食加十几个人,每张木筏的吃水线都很浅,能载的重量不敢太多,基本上就是一张木筏两袋粮食两个人。 也亏得大岗屯本身就靠着小兴安岭一大片的原始森林,不缺树木,要做木筏还是很容易的。 唐稼韩江阳臻他们三个知青也蹭木筏,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另一个屯看望他们的老朋友,另外还准备去镇上的书店或者回收站看看,能否收到一些教科书。 经过一年的劳动,三个知青已经很好的融入了大岗屯这个大家庭。 江红军去公社开了不少会,回来再跟老支书一商量,对三个知识青年的未来也有了点安排。 那就是在屯里建个小学。 一来把三个干农活不大行的知青给安排了,还利用好了他们的知识。 二来,屯里的娃子们上个学太艰难了,冬天里还要在炭盆都没有一个的小学里留宿。 这年头,舍得送孩子去上学的家里,哪个家长不是真心心疼孩子的? 既然屯里有了三个高中生,屯里也有不少小娃娃,为啥不自己开个学堂,让娃子们就近上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