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节 (第3/7页)
时已经六岁了。 而这个私生子却在七年后,在英国街头的一场车祸中丧命。 那年周云川20岁,正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对于未来他有自己的打算,便是先在摩根投行工作两年,然后再回学校攻读mba课程。这样的一个工作学习规划在国外投行圈随处可见,却遭到了周霁华的极力反对。 接到父亲电话那天,正是纽约的晚上,与此同时,伦敦正处落日黄昏之际。 电话里,周霁华强烈要求他回国接管家里的公司,而周云川对此表示没有任何兴趣。那通电话,几乎是周霁华单方面的输出,从长辈对子女的期待,再到伦理道德方面的绑架。 最后结束这通电话的是一道划破天际的撞击声,以及人群尖叫声。 几天后才知道,他父亲在外的私生子没了。 他对此反应淡淡,只是专程从纽约飞了一趟港城,希望母亲能离开父亲,她可以回北城生活,也可以到别处生活。 那次父亲匆匆从伦敦赶回来,当时的他也是说了差不多类似的一句话。 他说,那个孩子那么听他的话,为何是那个孩子没了,而周云川这个逆子竟然还在这个时候要拆散他的家庭。 或许是那年就从父亲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再来一次,周云川实在没有太大的感觉。 孟望夕说:“云川,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他过来的意义。你也不例外。” 周云川只是说:“他这样的人,您为什么愿意留在他身边?” 孟望夕笑了:“人都会趋利避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我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