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06章 那年十七岁 (第4/5页)
率,他晓得的粮食亩产量,就以稻谷为例,亩产已经是上千斤了。 老爷子立即张大嘴巴、瞪大眼睛看着他,连顺直娣都是疑惑的紧盯着赵玉林。 他一愣神儿,晓得自己又跑嘴啦,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笑呵呵的打掩护。 老爷子脸上堆起了十万个为什么?伸手一把抓住他问,哪里有这么好的稻谷种子能亩产上千斤? 给老夫弄一万斤来,多少银子都给。 赵玉林哑然失笑,轻轻拨开他的手说农业生产也是不断进化的过程,他哪里能弄来这么好的种子哦,得靠农学大家和无数的师傅去培育。咱们眼下还在提倡深耕,精耕,其实真正肥沃的土地上不用深耕,实行免耕也能获得非常好的收成。 老爷子听着听着慢慢恢复了常态,告诉赵玉林他晓得了,《翠屏晨报》上讲,宜宾找到了农学大隐士陈老先生,已经选出了一批优良的种子。 他的汉中也不落后,今年的麦子和稻谷就选出了好几个产量高的品种,麦已经下种,稻谷种子留了很多,都是官府出的银子。 赵玉林给高稼竖起大拇指,笑着说这就对咯,想想看,要是大小二春的粮食产量加起来能达到两千斤,还有饿饭的吗? 高稼乐呵呵的说他太会骗人了,眼下一亩田的稻谷,好的也就三百来斤,差的种地人还要饿饭。 一亩田要出产两千斤?就吹吧。 赵玉林说:眼下要育出杂|交水稻肯定不行,但是常规稻通过不断选种之后产量肯定还有提升,一亩田增加一二百斤轻轻松松,那所有的田地增加一百斤的产量,就等于增加近三成的土地收成呢。 老爷子已经被他的“杂|交稻”、“常规稻”这些名词搞糊涂啦。 不过,听他到一亩田增加一百斤的收成却是可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