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虚假的戏 (第1/5页)
弘治帝罢朝两日了,这在勤勉的弘治一朝是非常罕见的,六科道御史们集结于午门跪问原因,有宦官出来冷冰冰的一句“龙体微恙”便打了。 御史们很理解,于是纷纷朝午门磕了几个头,齐声恭请陛下保重龙体后便往回走,人一辈子难免三病两痛,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御史们好打,但三位内阁大学士和内廷几位掌印秉笔太监们可不好打。 身居高位的他们自然有着更准确的消息渠道,他们很清楚陛下的病绝非“微恙”那么简单。 文华殿的暖阁内,本是三位大学士办公的场所,今日却多了三位稀客。 稀客其实是熟客,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秉笔太监陈宽,和排名第二的秉笔太监王岳。 执掌大明朝的内阁和内廷六位大人物同聚文华殿,实可谓少见。 内阁和内廷一直有矛盾的,大明皇帝立司礼监就是因为臣权过大,君权受到制约,于是从仁宣之后开始,皇帝想出了一个制约平衡的法子,便是设立司礼监,由身边信任的太监代皇帝掌批红权,遏制渐渐凌驾于君权之上的臣权。 这也是无奈之中的办法,洪武永乐两朝后,老朱家的后人脾气渐渐变得斯文起来,此消彼长之下,大臣们的脾气渐渐变得暴烈,如果这些暴脾气的大臣有篡位谋逆之心倒还好说,拖出去杀掉杀掉便是,令大明皇帝们憋屈的是,这些暴脾气们该死的竟一个个都是忠臣,一心为了江山社稷,而且口才一个比一个好,一张嘴便占住了道德制高点,常把皇帝骂个狗血淋头。 皇帝们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更不敢随意斩杀大臣,否则会被正义的史官们写进史书,从此遗臭万年,永不翻身,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堂内阁制度日渐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