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油瓶日常_分卷阅读7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2 (第3/4页)

一说,许乐就犹豫了一下。曹飞见状,直接起身躺了过去,把地占了,“我反正不起那东西,你去我那儿吧,别刚好又起来。”许乐一想遭的那罪,就没再争,躺到了曹飞原来待得地儿,可暖和呢。

    等把灯关了,两个人都有些睡不着觉。曹飞翻来覆去了一会儿,才叫着许乐问,“乐乐,你说小叔他们生意不会有事吧?那么赚钱,停了多可惜啊。”

    曹玉文和杜小伟在长春做了三年君子兰生意,算是发家致富了,只是今年年初,杜小伟就频频写信打电话过来,说是觉得有些太热了,不对劲,让曹玉文回去看看这生意还能做吗?

    去做这君子兰生意,是许乐支持的,因为他上辈子就在长春,知道这场君子兰经济的始末。事实上,从1980年开始,长春的君子兰就已经有热起来的趋势,有人敢花180元买一颗“二年生的花苗”,那时候房价也不过200一平。

    若是按着这个热度走,曹玉文1982年介入这个生意,其实就没什么赚头了。但好在1982年,长春出台了“16条”,要求每盆君子兰售价不超200元,让市场陷入了低潮。曹玉文就是这时候入市的。后来长春发展阳台经济,君子兰价格至此开始一路高涨,一株花卖上十多万早就不是新闻了。

    暴利让人迷眼,可对许乐这样已经知道结果的人,从中抽身却不是难事。他清楚的记得,也就是今年的6月,刊发了一篇的文章,几乎在一夜之间,价值数万元的君子兰就卖不出去了,跌回了原价,市场一下子就垮塌了。

    所以,杜小伟将信写来后,许乐借着这个机会,专门找了个独处的时间,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