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章著名辩论家惠子 (第2/4页)
作为一个主张合纵抗秦的政治家,惠子有着敏锐的头脑和非凡的辩才。公元前342年,魏国于马陵惨败于齐国,魏军十万人死伤大半,太子也在这次战争中被杀。败亡消息传来,魏王大怒,即刻召见惠施,将“欲悉起兵而攻”齐的计划告知惠施。而此刻魏军刚刚大败,损兵折将严重,全军上下疲惫不堪,已无防守之力,更无再战之力。惠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深明此理,极力谏阻魏王,并提出了报齐仇的办法。他建议魏王臣服于齐,以此激怒楚国,借楚国之手攻打疲于战争的齐国。魏王接受了惠子的建议,成功地使齐国溃败在楚国和赵国手里。之后,惠子还为魏国制定了法律,得到了惠王和魏国百姓的一致认可。 在魏国的时间是惠子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惠王对他十分信任,使他得以参与魏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重要决策。据《吕氏春秋》记载,惠子每次出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其实,惠子在魏国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有人对他发出诘难,只是都被惠子的巧辩顶回去了。魏王有一臣子名白圭,他在魏王面前诋毁惠施,说惠施之“言”好比一只大鼎,用它“烹鸡”,水加多了就“淡而不可食”,加少了又“焦而不熟”,看起来好而实在“无所可用”。对此,惠子答道,“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适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言下之意,自己的言论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