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第1/4页)
我,大明朱樉,平等地厌恶每一个文人。 唐朝。 白居易的嘴角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翘了起来:“楚姑娘的诗解得当真是不错呀!” 通俗浅易,并不意味着粗陋直露,唯有千锤百炼而不见斧凿之笔,才是天然佳作,不窥门径者岂可懂得?不过嘛…… “诗可共赏,我之诗,老妪能解,便得老妪意趣;文人能解,便得文人意趣。二者并行不悖,何必拘于一种,又分高下呢?” 老妪解其意,文人解其法,诗之于不同人,所获自然不同。 白行简颇为认同:“兄长所言是极,寻常人即使难懂其中三昧,但可于言语叙事之间知晓其意,便已足够。” 【这几句里,诗人引珠落玉盘、急雨、私语作拟,显然是用到比喻的手法,更进一步说,珠玉相撞、急雨敲瓦、私语窃窃,都属于声音,所以在这几句里,白居易采取的手法是以声摹声,这一点大家要记住哦! 接着往后看。“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间关是形容鸟鸣声婉转,着一滑字赋予形象,可见流利;幽咽,形容乐声梗塞不畅,难,指乐声在冰下滞涩难通,俱是形象可感的,这叫以形写声。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发现没有。】 啊?什么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