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 (第2/4页)
,尽付樽中酒。” 随性作诗,作完便不再管,换了个更舒适的姿势阖眼再度睡去。 表演结束。 萧琰的王桁没有黎严演绎的优雅稳重,也没有叶程演绎的少年意气,但无疑是最贴合名士两个字的。 放旷而任性,纵情而不羁,又带着对世俗的隐隐倦怠,很难不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说叶程的像崭露头角备受赞誉的年轻人,黎严的像从容出色令人敬仰的世家继承人,萧琰的就像惊才艳艳、傲慢中藏着讥讽倦怠的叛逆者。 就这一点诠释上来说,萧琰比黎严和叶程多出一点优势。 他在初次试镜的时候抽到了台词最多的一幕戏,而台词是除了神态外最能表现一个角色性格的部分。 同样的人物在不同的编剧笔下有不同的性格,就算是明确了角色性格的,不同的电视剧中主角性格都可能正直、也可能亦正亦邪,更遑论记载相距千年的历史人物。 导演要找的是历史上的王桁吗?不,不是,是贴近剧本形象、贴近他心目中形象的王桁。 如果仅仅从史书中看,王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除去那一大段对容貌风仪的赞美,记载中剩下的就是他推动了世家改革和的最终颁行,他是皇帝的心腹重臣,他一手教导了两代皇帝,一生平定兵乱七次,他主张低抵御外族收复失地,更是多次推动泽被黎民政策的施行。 这样看是不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名臣标版?黎严从这种形象出发,做出了那样的诠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没什么错,但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