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两点间最短的距离 (第4/5页)
林继续说道:“这在物理上有一个名称,爱因斯坦─罗森桥。”放下纸,又用上了白板笔术模拟一个恒星,并且随着解说改变其演示。“当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寿命终结,其实就是它将本身燃烧殆尽后,因为无法抵抗自身重力而开始向内坍塌。这时内部的重元素会因为压力不断增高,在越过界限点后,会在瞬间重新全部燃烧并导致膨胀,这时会产生超新星爆炸。这时第二次可以燃烧的元素烧完之后,向内坍塌的现象并不会因此终止,它会不断缩小自己的体积。以数学来比喻,有一个数为100,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1。但是0并不是终点,当它跨过0之后,就会变成负数,再继续不断减1。这个经过二次爆炸的恒星,因为重力而不断缩小的现象,当它缩到不能再小的时候,它就会突破空间存在的界限,开始‘向内部’继续扭曲。” 一段对地球物理有些理解的大小孩来说,并不算难的解释。因为就算啃不下艰深的物理教材,在各种科幻、戏剧中,这也算是玩烂的题材。但林还是留给一人一鹿一些思考的时间,顺便喝了些水。等到他们的注意力再度回到自己身上时,才继续说道: “这个不断向内部扭曲,吞噬物质的我称之为‘黑洞’。那被吞噬的东西到哪里去了呢?” 林又展示了那张被刺穿的纸。在其中一面,笔尖透过破洞,没入纸张平面,并且看不到笔尖。翻过面,就可以看到笔尖透过破洞,穿出纸面,但却看不到笔身。 “有进必有出。在这个扭曲的另外一端,是不是存在某个向外吐东西的‘白洞’。最终它形成了这样的现象。”用白板笔术在空中画出羽毛笔和刺穿纸张的立体画面,林再将纸张从对折转为摊平,却保留笔身与笔尖在各自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