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临淄嗟叹 (第5/6页)
。“ “为什么?” “明公,俗话说,即为崇冈峻阜,再难为叵娄。我听多了大良贤师的教诲,已养成了嫉恶如仇的性子。天下不平的事这般多,要我还像过去那样逆来顺受,我是宁死也不能做了。再说,我在战场上厮杀近十年,亲手杀的官吏不下百人,朝廷对我当时恨之入骨。我怎能将自己以后的命运,寄托在一向不讲信义的朝廷之上?何况还有数不清的仇家,我对他们也防不胜防。” 管珍继续说着:“当初我十四岁,无父无母,是听了咱们教众的话,说人人亲如兄弟,才投了咱们黄巾。尽管后来诸帅勾心斗角,还引起了临淄大乱,这使我很失望,但我不后悔。如今临淄即将合围,太平道也快覆灭,对这一点我看得很清楚。几个月前,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离开临淄,隐居在一个人迹罕至的深山野谷中,采果为食,射猎为生。但毕竟身处临淄之中,与大家朝夕相处,教中军中的朋友,早就是我的亲人了,那我愿意用我的性命,来为临淄延续一点生机。” 他这番话如同雷霆在天上炸开,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侧目以对。管珍的话远不如那些名族高士富有文采,但却说得都是他们心底的心声。 管珍转而又站起来,对大众们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可能这一战,我们确实赢不了,可这能证明我们的路走错了吗?没有!太平道兴盛的时间很可能就这十几年,但是,这是多么轰轰烈烈、峥嵘灿烂的十几年啊!”年轻人黑瘦的脸庞上绽出了真情的笑容,他陷入了一往情深的回忆,“我曾代表了父老乡亲的愿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