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宋之疾 (第3/5页)
就会逐渐从多数农民的手中聚拢到少数的富户名下,形成了地主阶级。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依附于地主阶级,被迫接受地主阶级的剥削,生活更加困苦。” “大宋对土地兼并的抑制是历朝历代最为宽松的,所以大宋的土地兼并问题也是最严重的。土地大量的流入特权阶级手中,致使农税逐年萎缩。” 老者看了一眼唐奕,笑道:“可是,朝廷的税收为何不见减少,反而逐年有升呢?” 唐奕答道:“那是因为商税的收入渐丰,抵消了农税的缺口。而且,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部分依附地主阶级,一部分则转移到工商业之中,进一步缓解了阶级矛盾。” “而大宋不抑商,使得工商业空前发达,大大缓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隐患。” 老者暗暗点头,“那另一个问题呢?”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而面临的困境造成的。” “哦.....”老者一声轻疑。“你倒是说说是什么问题?有哪些困境?” 唐奕摇头一笑,“国朝是采用科举和封荫两举并行选官。因为唐末武乱天下的缘故,太祖立朝之初唯恐再走回前人老路,所以用文官制衡武将。恐皇权失控,又用士大夫制衡皇权,而官员又是职、权、俸三分而定。这种无处不在的制衡之道致使官冗难除、职权不明,朝庭做事的人少,看戏的人多,政令难行也成必然,朝令夕改更是常态。” 大宋从立朝一直到神宗年间,官场的职权俸分离,可以说乱到了极点。 官员任着兵部的职,管的却是户部的事,而领的是中书省的薪水。 这种看似荒唐的事情,在北宋初期却是常态,不单军事上“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官场一样是“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