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第2/3页)
漫,以后还要阿舅多多帮衬。” 董承喝了一口水,抚着胡须,大大咧咧地说道:“陛下,臣刚才所言,都是心里话。臣是文不成,武不就。若是太平无事,臣还能荫托陛下,做个富贵闲人。如今这兵荒马乱的,臣真帮不上什么忙。” 他又喝了一口水。“不过,臣也不会让陛下为难。臣的兵权可以放弃,臣的女儿也不想做什么皇后。只要陛下心里有她,是不是皇后没那么重要。为了一个皇后之位和那些读书人闹,不值当。” 刘协眉心紧蹙。 董承这句话挑动了他的心结。 伏寿被立为皇后,并不是伏完本人的意志,而是公卿大臣的意志。 伏氏是儒家世家,伏完本人懦弱无能,甚至连争权的欲望都没有,伏寿正是公卿大臣们最理想的皇后,伏氏也正是公卿大臣们最理想的外戚。 前一个这么理想的外戚是窦武。 大汉的外戚和皇室一样,是一个渐渐被儒生驯服的利益集团。也正因为如此,桓帝和灵帝不得不另起炉灶,扶持宦官集团,与儒生为主体的朝臣对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宦官集团的出现是君臣争权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外戚被驯服,宦官被清除,朝臣们大获全胜,却被西凉武夫抄了底。 其实董卓一开始也是愿意被驯服的,只是袁绍及其党羽不肯给他机会。 即使是在李傕、郭汜等人的刀锋之下,朝臣们依然不忘掌控局面,为才十五岁的皇帝立了皇后,一个符合他们要求的皇后。 “陛下,这些读书人能说会道,又好结党,可不能得罪。”董承说道,态度诚恳。 看得出,他是真的没有和朝臣们正面对抗的勇气。 “多谢阿舅提醒。”刘协淡淡地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