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第2/3页)
坐视不顾?若朝廷以为三公不宜履职,又何必虚置三公,空耗财帑,浪费百姓膏血?” 杨彪离席,拜倒在地,垂泪道:“臣非恋栈之人,更不敢尸位素餐,恳请陛下免臣太尉之职。若以为臣可用,则置臣可用之官,斗食不敢辞。若以为臣不可用,则请放臣归故里,耕种读书。” 刘协也叹了一口气。 杨彪虽略显跋扈,但忠心可鉴,倒是不宜为难。 他起身走到杨彪面前,双手扶起杨彪。 “杨公,朕非不愿付权,实在是如杨公所言,三公虚置已久,不可仓促恢复古制。且古制亦言,宰相必出自州牧,猛将必发于卒伍。如今之公卿有几人如此?卫尉晓兵事,朕岂能不知,但他曾掌兵几千,大战几何?突然付之以太尉重任,与拔苗助长何异?” 他轻轻地拍了拍杨彪的手。“太尉的忠心,朕不怀疑。但太尉的耐心,朕却着实有些担心。” “陛下,臣……臣……”杨彪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官半生,自问沉着干练,如今却被年仅十五的天子指责耐心不足。 不过仔细想想,天子的确说得有理。 士孙瑞的确知兵,但那是和其他不知兵的大臣相比。和李傕、郭汜这些在尸山血海里闯过来的武夫相比,士孙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统兵作战的经验少得可怜。 此时此刻,让士孙瑞担任太尉,全面掌握兵权,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天子说他拔苗助长,一点没冤枉他。 “陛下,你何时读了《韩非子》?” “嗯?”刘协一头雾水。什么《韩非子》?没读过啊。 “若臣记得不差,陛下刚才那句‘宰相必出自州牧,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韩非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