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第2/3页)
,却并非全无变通之策,比如由侍中外放。 他的父亲杨彪就是现成的例子。 杨彪入仕并没有像一般的官员那样由郎官外放,先任县令长,再逐步升迁,而是因博学征为议郎,由议郎转侍中,然后直接由侍中外放京兆尹。 他现在是黄门侍郎,随时可能转为侍中,将来由侍中外放,担任太原太守——假如天子真的定都太原,那就是太原尹——顺理成章,至少在流程上没有阻碍。 但他如今已经不敢想,而父亲也觉得他这是有自知之明的选择。 简直……太打击人了。 杨修低下了头,不想让父亲杨彪看见自己的沮丧。 父子俩沉默以对,顾自饮酒,不知不觉的便有微醺之意。杨彪的神情渐渐放松,斜睨着垂头丧气的杨修,轻笑了一声。 “小子,乃公给你指一条明路吧。” 杨修抬起头,打量了杨彪两眼,拱手道:“请父亲教诲。” “中兴名臣中,谁的经历最传奇?” 杨修眨眨眼睛,不知道怎么回答。中兴名臣太多了,各有各的传奇,谁知道杨彪问的是谁。 “邓禹。”杨彪自己说出了答案。 杨修恍然,会心而笑。“父亲是让我与陛下做同学?” “同学,你怕是不配。” 杨修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面皮红一阵白一阵。 杨彪看在眼里,依然不紧不慢的说道:“做个伴读,应该还是有机会的。” “父亲……” 杨彪抬起手,示意杨修不要着急。“你幼传家学,又博览群书,学问的底子自然是好的。只是从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至今三百余年,儒门先与黄老道相斗,后有今古文之争,如今看似一统天下,其实积弊丛生。有识之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