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0 (第1/4页)
德的身上,若按徐秀的看法,弘治皇帝难辞其咎。 先皇晏驾,正德继位,所命三位顾命大臣皆是文章笔墨一流的大儒,刘健教人致经穷理,谢迁状元及第,善明辨持论,李东阳工古文,照理说正德皇帝若真能有治学之心,想必也能够有所上进。 事实也是没有。 在正德继位之后,果是不把三位顾命大臣放在眼里,对他们的上疏谏言,实行着不听不报不行的态度。要么就是扔在一边等他发霉了再说,最终迫使了刘健谢迁的致仕。 发生在正德元年的这一场争斗,亦或是可以说是宫廷政变,最终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势力,在朱厚照的纵容支持下,取得了全面胜利,权势急剧膨胀。 刘瑾手掌司礼监,丘聚、谷大用、张永分别控制了东西厂和十二团营。通过焦芳控制内阁,完成了文官堡垒内阁的渗透。次年三月,刘瑾命群臣跪在金水桥南侧听旨,一举将刘健谢迁等五十三人化为jianian党,震惊中外。 立皇帝一说便由此传开。 造成这般局面,完全可以归咎为皇权的高度集中和至高无上,没有任何可以制约它的因素,正是因为如此,满足了皇帝的需求,他就会得到信任。刘瑾等人对朱厚照投其所好,以鹰犬、歌舞、角抵游戏赢得小皇帝的信任,才可以有恃无恐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内阁不具备协调六部和制约皇权的依据,事实上此时的内阁并没有制约皇权的能力,面对刘瑾的倒行逆施,能作的不过是据理力争和辞职归隐罢了。 当内阁的作用与皇帝能够保持一致,它就是皇权的一种补充,但当起了冲突的时候,不管你有多么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