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缉拿李兴禾 (第2/4页)
得片刻,狄咏说道:“先把这些人带出去,在武道馆附近找一处宅子安置下来,送一些饭食,之后想回家的可以回家,不愿回家的,先就这么养着吧……” “遵命!”朱封得令,转身去做。 不得多久,一号入口又出来一大群军汉,上前禀报:“禀报押班,这条路已清剿殆尽,其中分叉小道也处处清查,杀贼十七人,缉拿二十六人,无一处遗漏。” “把缉拿之人皆绑缚送到这里来,你们再进六号入口!”狄咏指挥着。 “得令!” …… 此时汴京城街道之中,也是一片忙碌,无数的军汉在街道飞奔呼喊。 “快,拿住那人,扑杀也可,直接射!” “那里那里……进了转角,贼人想翻墙,快追快追……” “敲锣敲锣……示警!” “当当当当……” 随着锣声大作,四处宅院开始掌灯,普通人家的男人拿着棍棒菜刀站在自家门口,妇人孩子都到里屋躲藏。富贵人家,那更是家丁尽出,四处巡视。 因为半夜敲锣,必是抓贼或者救火之类的紧急事情,未见火起,必是缉盗。 这就是古代治安的办法,在古代社会犯罪,其实很难逃脱。因为古代人口流通极少,特别是在城池之外,每个地方基本都没有外地人口,一个逃犯如果轻易到得其他地方,因为口音之别,必然会受到当地人的关注,也就会受到地方宗族或者衙门的严格盘问。 而且许多朝代户籍制度极为严苛,一般人想要出门远行,都要路引,普通农民是不可能出远门的,能出远门的只有读书人与大户人家,或者办公事的官员与差吏,能走远地的商户那也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