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我的师兄很稳健 (第1/4页)
要说这些文人士子,其实也难,本地且不说,这些外地士子聚在京中,还要时不时花费巨资参加什么诗会,说白了还一条,那就是人脉关系,跑路子的。 古代文人圈,最重要的就是圈子,谁是谁的学生,谁是谁的同窗,谁是谁的好友,这些都是圈子路子,考不上进士的,得要人脉路子,将来可以谋个一官半职也正常,宋朝还是可以推举做官的。 考得上进士的,那就更要人脉路子了,不然……也容易白考了一个进士。 所以门口进来之人,能得如此待遇,显然不是一般人。 狄咏虽然没有围上去,却也不自觉踮起脚尖去看,看看是谁比他的面子还要大。 一个三十三四岁的中年文人,左右各带一个年轻一点的文人,还别说,三人长得还有点相像。 便听人见礼:“曾先生今日如何有暇到樊楼来了?今日巧遇,当真幸会幸会……” “曾先生这边请,这边请!” “曾先生头前坐,能与曾先生今日同席,实乃人生大幸!” …… 曾先生?哪个曾先生? 什么曾先生? 曾巩? 狄咏在猜,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除了韩愈、柳宗元二人是唐朝的以外。 其他六个都是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而且,宋朝这六个人,皆在仁宗这一时期,这不,欧阳修已经是狄咏的座师了。 看来真是曾巩了,不然还能有哪个曾先生?曾巩也是大族出身,祖父当过户部侍郎,父亲也是不低的官职。 曾巩自己也争气,自小聪慧,才名远播,更是太学魁首,还在当学生就给欧阳修与朝廷频频上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