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十四) (第2/5页)

又无疑是诗性思维,这又是不争的事实。《周易》的哲学思想突破了传统,但《周易》的思维方法却继承了传统。而没有像希腊古典哲学那样产生出理论思维。以上大略简述《周易》哲学的思维特征,即比喻思维或诗性思维。

    总之,这种思维(即比喻思维或者诗性思维)已然是原始思维的延伸。那么下面我们将认识如何会行成《周易》哲学没有突破原始思维,而保持了这种思维的连续性。并对先秦诸子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成因呢?

    对于《周易》思维方法的成因,前面已经有所涉及,但不具有系统性。关于《周易》思维方法的行成因素,我们首先对已有的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成果作以引述。笔者以下所引述的学者的文章虽然都不是针对《周易》一书的思维方法做出的研究。但同样对《周易》思维方法的成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源头正是《周易》。

    叶舒宪在他的《诗经的文化阐述》里的“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一章里对诗性思维有过不少的精辟的论述,虽然叶先生是对诗经文化的阐释,但却能加深对《周易》为何是诗性思维的认识。

    “在于"中国的柏拉图"之称的孔子那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与柏拉图十分近似的那种以政治、伦理为本位的理性精神。尤其是对待神话、宗教一类超自然现象的强烈怀疑和批判态度,孔子同样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不语怪力乱神"的理性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