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四) (第4/5页)

风齐家村考古发现的属西周中期的卜骨(摹本)”。这一“卜骨”的两面只刻有六个“六联体”符号,也没有刻辞出现。

    从所举例的十二个考古发现的不同器物上出现“六联体”符号,其中有七个器物上只出现有“六联体”符号,而无文字出现。那么,所剩下的五个器物上是既有“六联体”的符号,又有“刻辞”出现。它们分别是:

    1.引用资料(六):“陕西扶风齐家村卜骨”。此卜骨上既刻有三个“六联体”符号,又同时刻有三句文字内容。

    2.引用资料之一:“中方鼎”。这一西周前期的青铜鼎上,刻有一篇铭文,而在铭文后则刻有两个“六联体”符号。

    3.“图一”:“安阳四盘磨村卜骨”。这一卜骨上刻有三个“六联体”符号,而其中两个“六联体”符号后各刻有两个文字。

    4.“图二”:“河南安阳卜甲,商代晚期,安阳殷墟出土”(即“引用资料(一)”里的“卜甲”图片)。此龟甲上既有一个“六联体”符号,又有两个文字。

    5.“图四”:陕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H11·85)西周时期卜甲(1977年岐山凤雏村西周甲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西厢2号房11号窖xue出土)。这一“卜甲”上有“六联体”符号一个和五个文字。

    我们所举例考古上发现的十二个器物,只有五个器物上同时刻有“六联体”符号和文字内容。而其它一些器物上只有“六联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