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七) (第2/8页)
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这用水井,汲水后不要盖井盖来比喻养民、惠民的政策是畅开的。才“元吉”。“元吉”的用词是指最好,最正确的行为结果。总之,这“元吉”是形容词,也是“判词”,是形容最正确,最上策的事情结果,才用“元吉”。这里所用“元吉”,正是体现“有孚”是“君子”治国理民的根本政治方针。 《井》篇是通过水井失修到修复,人们能食用井水来比喻政治上养民的道理。政治上若像水井那样长期失修,就失去了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人心,民心,失去民心,就失去了‘天下’。 《井》就是通过对水井的一系列日常生活所见事情的描述,来比喻治国的道理。中心是为“君子”讲述的爱民,养民,取信于民的政治道理。“有孚”就是爱民的实质内涵,是先儒建构的民本理念;是后儒“民为贵,君为轻”本民思想的先声。但“民本”不是“民主”,两者虽都是政治概念,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本”思想是君主政体的治国策略,是让君主关怀百姓,以调和社会矛盾达到君主统治之目的。“民本”思想是让君主(统治者)去关怀爱护人民,后儒把“君”(包括官)与民的关系比做父子关系,这样民就是隶属于君,并不是主体的平等关系。民主政体里的主体是平等的,而民本思想里的主体是不平等的,是从属关系。“民本”不是“民主”,反而“民本”思想的强化,而制约了****思想的蒙发,从而抑制了****政体的产生。 17、《革》篇里的“有孚”思想 《革》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孚”字,一篇文章本没有几段内容,却有四段内容强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