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二) (第4/4页)

了《周易》,因为《周易》的思想内容整个与西周初那个时代是不相符的。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本段已然是承上面之意的论述,要想办大事,干大事,即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就要坚守爱民的准则,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本段里的“有孚”反复出现,这就是《周易》里构建的“民本”理念。“有孚,惠心勿问,元吉”,这是说“有了爱,不用询问,是非常正确的行为”。“有孚,惠我德”里的“惠”,是指仁爱,恩惠。“惠我德”:回报施爱者的恩德。“有孚,惠我德”的意思是“爱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上面是从“益”的有利一面而论述其政治道理,而本段是从不利于“益”的一面论述其政治道理。

    “莫”:没有谁;不要。“击”:攻,攻打。本段意思是“若没有增益,反而相互损害而立仁爱之心不能长久,就凶险了。”这是从有害于增益的一面来谈。若相互损害,再加上没有仁爱之心,即不可能增益,而更难以干成大事。像迁都的大事不但不能完成,而还会造成政治上出现危险。

    总之,本篇是上篇《损》的姊妹篇,本篇是从增益上来讲述政治道理。这增益不但指财富的积累,而且也包含了爱心的积累,爱心的积累就是民心积累,是“利涉大川”的信用资本,两者不可或缺。这里既是讲辩证关系,又是讲政治道理。

    m.zwWX.ORg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