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一篇(三) (第2/5页)
我们再看《系辞》里的另一个所谓的哲学命题。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为了断章取义,我们把这段内容抄下: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这里的“乾坤”是指六十四卦里的开始两卦,切记这里是指乾坤两卦符号的。因六十四卦符号被今本《周易》学者(即“系辞”作者)认为是有乾坤两卦符号(即全阴全阳的两个“六联体”符号)所构成,这是今本《周易》学者不了解所谓六十四卦符号的产生历史所误认为。 《系辞下》中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这就是指两卦符号而言,而《周易》原创“乾坤”两篇文章里是没有阴阳之说的。今本《周易》里的符号中,已是用一个长横线表示“阳”、用两个短横线表示“阴”,今本《周易》中的所有六十四卦就是这些长短横线的组合,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合德”。也由此认为六十四卦是乾坤的卦画符号发展变化的结果。又认为《易》蕴含于乾坤(指阴阳符号)之中,由乾坤阴阳符号推演了六十四卦符号,《易》也就存在于其中了。如果“乾坤”(指两卦的阴阳符号,而不是指“天地”,因“乾坤”取象为“天地”)没有了,那么《易》也就没有了,不存在了。如果见不到《易》,乾坤的变化或许也就停息了。由此推导出“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是故”如同“所以”之意。 我们要知道这段话,是出自《系辞上》的最后一章,因此那段话是对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分析的总结,更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