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五篇(十一) (第6/6页)

书《周易》里的“六联体”符号。这四幅图并分属四个时期里出现的所组合成“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的写法则是一样的,都是“—”与“八”的组合。也完全与西周中晚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写法是一样的。只是到了东汉时期这种“六联体”的符号,变成了“—”与“——”的写法组合。

    若从时间上来划分,这种“六联体”符号从生成到定型经过了三个时段变化。即第一时段是商朝至西周前期;第二时段是西周中期至西汉时期;第三时段是西汉以后。在第一时段里所组成这种“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基本是“十”与“∧”;在第二时段里所组成这种“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则是“—”与“八”;而在第三时段,即汉朝至今天,所组成这种“六联体”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是“—”与“——”。

    从这种“六联体”符号的发展时段来看,特别是通过上面所举例的战国至东汉时期的五幅图示来看,这种“六联体”符号出现在竹简、帛锦、石头上所刻写的《周易》里。由此我们知道,所传承下来的今本《周易》里的那套符号,一共有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并且这套符号与考古发现的商周时期刻写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是一脉相承的。也由此使我们知道,商周时期出现在不同器物上的“六联体”符号,应是一套共有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这应是无可置疑的,因有今本《周易》和《归藏》所足证的。???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