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三) (第3/4页)
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合五十”。马融也不过是一种联想,这种联想的说法还有多种。而《系辞》里所言的“天地之数”是“五十有五”,而这“五十”之说,是有脱漏之嫌。因古人的思维方式是比喻联想式,不懂得逻辑推理,而习惯于把“天地人”比类联想在一块。“大衍之数”章里把一至十的数说的很神秘,把一至十里的奇偶之数说成为“天”、“地”之数。把天数相加(一、三、五、七、九)共二十五,地数相加(二、四、六、八、十)共三十,天地数共为五十五,五十五就是所谓的“天地之数”。“天地数”大抵是取自十进制的十个基本数,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一至十之数相加之和为五十五。古人所认为卜筮是通神的一种渠道,而卜筮又离不开“数”。揲蓍之法完全与“数”相关联。是通过“数”联想比类到天地万物,“数”是通神的神秘力量,古代里的“数”也就披上了神秘色彩。 古人没有科学的“数”学观念,特别是早期对数目变化之规律,不能科学的去认识,就以为“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古人不能正确揭示“数”之原理,只能用神话和迷信来代替。古人认为“万物莫逃乎数”、“一切皆有定数”,古人对“数”的迷信于崇拜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知,《系辞》里所言的“五十五”(天地之数),正是把十进制的十个基础数字符号,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看做是支配“天地人”的神秘力量。所以十进制里的十个基础数字符号就是“天地之数”的理论依据。而对于大衍之数“五十”的说法,也有人认为“五十”是“大衍之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