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五) (第4/6页)
就会身陷刑狱。 本篇中的“困于石,据于蒺藜”,“困于葛藟,于臲卼”。这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这正是借助于自然中具体存在的事物或情状来阐释抽象的道理。 第四十八篇《井》,是立论“养民”的政治道理,是借“井”寓意养民的道理。 本篇从名称到内容全部是隐喻。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不得,往来井井,汔圣,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井泥不食,日井无禽。井谷射鲋,瓮敝漏。井渫不食,为我心测。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井甃无咎。井洌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这是用“水井”来隐喻君主如何做到“养民”的道理。“养民”就是得民心,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用“水井”来隐喻治国的道理。 第四十九篇《革》,是论述“变革”的道理。本篇中的“巩用黄牛之革”,“已日乃革之”,“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均是比喻。 第五十篇《鼎》,是讲述“变革后要及时巩固其成果”的道理。 《鼎》全文是:“鼎:元吉,亨。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鼎折足,覆公粟,其形渥,凶。鼎黄耳金铉,利贞。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鼎”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本篇内容全部是围绕着“鼎”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只不过全是运用比喻。从“鼎颠趾”,“鼎有实”,“鼎耳革”,“鼎折足”,“鼎黄耳”,到“鼎玉铉”来比喻“革故鼎新”所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及巩固措施。 第五十一篇《震》,是借“雷震”这一自然现象来隐喻政治风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