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十一) (第2/4页)
个“命”字,三个“天”字,皆非讲“天命”,并无神学内容。《周易》已走出了神秘的“天命”、“鬼神”、“巫术”地带,走向了理性。《周易》是先秦划时代里的巨著,又是一部无神论的思想巨著。而在《周易》之后的战国时期产生的一部犹如东方的“圣经’——《论语》。已然充塞着“天命”思想。如《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虽非孔子言,但毕竟写进了《论语》里而成为圣人语,也成为后封建社会里“天命”信仰的理论支柱。 实乃孔子也没有摆脱天命思想,《论语》里云:“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不能不让人理解孔子已然是相信符瑞。这不过是天命征兆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不能不认为孔子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而这一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却成了后封建社会里多少神秘学说的活水源头。 《论语》里云:“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也许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指人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或自然规律。并不同于《周书》里的“天命”含义,即神的主宰。但在漫长的后封建社会里的人们可不好把“天命”理解成“客观规律”。“天命”在古代政治层面上,始终是统治者谋求其统治合法性的“神道设教”,即君主为其专制统治所谋求“君权神授”的理论,也是为获得被统治者的认同感。而“天命”正带有神秘性,使被统治的人民相信它,归根结底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