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八) (第3/3页)
。而《周易》时代的“君子”已在权力的位置上,一样的蜕变,变得阴谋与专权。“道德”在专制政治权力上成为一块遮盖布,“道德”变成了虚伪的东西,“道德”不具有对无限权力制衡的砝码。可传统的哲学理念是这样,《周易》哲学也是这样,“君子”治国总是把政治策略与行为道德纠结在一起。只讲“德才”兼备,而不讲程序与体制,终是一种虚无而无章可循的东西。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而这传统哲学之源,不无与《周易》相关。当然《周易》哲学是社会意识的反映。 《周易》对君子这一政治概念具体表述:即“君子”的“道德性”建设始终与政治谋略纠结在一起。 如《乾》篇无疑对君子讲,既要懂得政治策略,又保持道德性,表述的淋漓尽致。《乾》里从“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的描述,寓意君子掌握政治谋略。而《乾》里“君子终日乾乾,夕愓,若厉,无咎”。这又是给“君子”讲述时刻修省,保持道德性。 《周易》一书既给君子讲述治国谋略(即经验,方法,策略)同时又纠结着道德的完善(即恐惧、修省、谦和、仁爱)。 《周易》里“君子”的政治内涵,既是君子治国安邦的政治策略,又是统治之术。是包括了政治谋略与道德结合。也就是说让“君子”施政(或统治)全建立在道德上,即“道德性”变成了施政上的总路线。“道德性”变成了施政检验的标准,这就是《周易》建构君子道德治国的哲学核心。所以《周易》里阐述的政治原则,既是道德行为,又是政治方略,两者互为里表。???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