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五) (第3/4页)

是先儒学说的发展者。孔子进一步发展了《周易》里的哲学思想,成为先秦儒学集大成者。孔子进一步完善了伦理道德政治学说,而非是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的伦理道德政治观,只是《周易》哲学的深化与发展。《周易》体现的是政治学说,而孔子的学说同样体现的是政治学说,因孔子所讲的伦理道德之目的归根结底是实现政治之目的。

    《谦》里开篇内容是“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这是把君子的品质修养与政治挂起钩来,因为这里所说的君子,是指有国有家者,即统治者。那么,在儒学者看来,君子的谦逊,是构成建功立业的前提条件。

    跟着又讲“鸣谦,贞吉”。“鸣”的本义是鸟兽的鸣叫声,此处是指有了声誉,或声望。“君子”有了谦逊,即有了品德的声望,前景就吉祥。这就是“鸣谦,贞吉”的含义。古代确实人有了美德的声誉,做官入仕,就有了资格。这里的“鸣谦,贞吉”是强调君子有了谦逊的声望,仕途前景就无限美好。

    “劳谦,君子有终,吉”。

    本段的含义还是强调君子应始终保持勤劳谦逊的品质。

    “无不利,撝谦。”

    “撝(hui辉):通挥。此句是说“应努力发挥谦逊的品质作风,而没有不顺利的。”

    “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本段最终表明了君子谦逊的目的是在于政治意图,君子的谦逊不只是追求一个好名声,也不仅仅是完善个人的内心修养,而是在于政治目的。是扩大其地盘与势力。我们要知道《周易》里所讲的“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