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五) (第3/4页)

,才利于四时之祭。这里表明在对宗庙祭祀礼仪活动的前提是爱民为根本,才能体现宗庙祭祀活动的意义。在古代祭祀宗庙是非常重要及重大的事情,更有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作者强调的是君王要以爱民为根本,即百姓的事情做好了,利用宗庙祭祀活动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化作用。相反“有孚不终”,既不关心百姓,却一味的搞祭祀宗庙的活动,那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萃如嗟如”:忧虑叹息状。本段这是讲,要积极地去作为,去干事,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可一味的束手无策,不可一味的只有叹息忧虑。要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为君子讲述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有积极地作为行动。

    “大吉,无咎。”

    这是承上面内容的进一步的论述。“大吉无咎”这是说,大的作为与成功的事情,是建立在努力与正确行为基础之上。上段是强调积极地去作为,而本段就是通过积极地作为,就迎来事业的成功。

    “萃在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萃在位”:在位置上应忧劳勤奋的工作。“匪”:非;不足。“匪孚”:不失掉爱。本段还是强调在位者(统治者)坚守爱民为本,有了爱民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才没有灾祸发生,悔恨就消失了。

    “赍咨涕泆,无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